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嫩江县乡(镇)地名建置变迁考略

http://www.jjxx100.com    时间:2017-07-21 10:52:21    来源:民政局

智守民

行政区划与地名是国家权力再分配基本框架的一种政治表述,其区划地名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对过往历史因朝代的更迭、政权的变化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传承和记载。为此,笔者由于工作使然、责任使然,近年来对全县有建置以来的14个乡(镇)区划和地名的变迁与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整理和考证,现记述如下。

嫩江县历史悠久。城关镇嫩江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长福镇毗邻,南与前进镇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河乡隔江相望。嫩江镇旧称墨尔根镇。元代,始称“灭捏该”,明代设卫称“木里吉”,清代均译作墨尔根。清初,筑城和置副都统,均定名墨尔根。墨尔根名称由来有二说:一为“以河名城”说,《龙沙纪略》、《黑龙江述略》和《黑龙江外纪》均有墨尔根以河名城之记;二为“民族语意”说,《盛京通志》作“墨尔根,国()语,精能也”记,《三国地志》作“墨尔根蒙语技勇精熟,即善射之意也”记。经考,墨尔根河即今之喇嘛河,源于城东南60里,两源分别称大墨尔根沟和小墨尔根沟,汇合后称墨尔根河,流经城东和城北汇入嫩江,以河名城当为可信。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木里吉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北路驿道设置墨尔根站。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第一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改府为县,遂为县政府驻地,1916年设置中区乡,1920年改设第一保,1929年设置县城镇。嫩江沦陷后,始为第一区,1935年设县城保,1939年改为嫩江街。1945812日嫩江解放,1946年建立县政府时设置城区,1955年,城区更名嫩江镇, 19589月,成立四季青人民公社。19591月,复称为嫩江镇。1962年改设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66年居委会改为街公所。19719月,在原嫩江镇郊区置城郊人民公社;19818月城郊人民公社更名墨尔根人民公社;1984年墨尔根人民公社转为墨尔根乡。2001年墨尔根乡并入嫩江镇至今。

伊拉哈镇,位于嫩江县南部,东与双山镇相连,南与讷河市老莱镇毗邻,西与讷河市老莱镇和九三农管局鹤山农场相接,北与九三农管局大西江农场、鹤山农场接壤。伊拉哈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北路驿道第七站称“伊拉喀”(今伊拉哈镇展望村)。“伊拉哈”一说法是达斡尔语,“菱角”之意;另一说法是满语,意为“美丽的花”。1939年改设伊拉哈村,至成立人民公社、设乡建镇一直沿用此名。元代辟北路驿道时在伊拉哈镇展望村置失怜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置亦力克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北路驿道第七站;清宣统元年(1909年),嫩江府于此设置第二区。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嫩南乡,1929年改隶第二乡。伪满康德六年(1939年)改设伊拉哈村,19463月设置第三区,19555月改为伊拉哈区,19563月,撤区划乡,分设伊拉哈、古城、永发3个乡。19583月,将永发、古城两乡合并为伊拉哈乡,原伊拉哈乡改为双山乡,同年9月,伊拉哈、双山两乡合并组建钢铁人民公社。195811月,与九三荣军农场合并成立九三人民公社;19591月场社分开,单设伊拉哈公社。19671月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01月复称伊拉哈公社。19843月,将原双山部分析出,设置双山镇。19845月,撤公社建乡,伊拉哈公社改称伊拉哈乡,19854月改为伊拉哈镇至今。

双山镇,位于嫩江县东南,东与农垦九三管理局局直接壤,南与伊拉哈镇为邻,西与农垦九三管理局大西江农场相邻,北与鹤山农场相连。双山原名八洲,因镇西南有两座小山而得名双山,沿用至今。1936年日本殖民者在此设置“开拓团”,建八洲火车站(解放后改名双山火车站,2007年又改为九三站),从此形成居民点。19458月解放后,归属嫩江县第三区。1955年隶属伊拉哈区;1956年归属伊拉哈乡管辖。19583月设立双山乡,同年9月与伊拉哈乡组建钢铁人民公社(后称伊拉哈人民公社,今为伊拉哈镇),1984年从伊拉哈乡析出置双山镇至今。

多宝山镇,位于嫩江县北部,东与黑河市瑷珲区罕达气镇毗邻,南与长江乡、霍龙门乡接壤,西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隔江相望,北与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北疆乡相连。多宝山镇原名星火“五·七”农场,后因该镇地处山区,矿藏资源丰富,省内闻名遐迩,因而得名。多宝山镇前身是1970年上海市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组建的星火“五·七”农场,197210月交由嫩江县管辖。197410月转为星火人民公社,19845月星火人民公社改为星火乡,19854月转为多宝山镇。2001年原卧都河乡并入多宝山镇至今。

海江镇,位于嫩江县中部偏西。东与科洛镇接壤,南与长福镇毗邻,西与嫩江镇相连,北与联兴乡相邻。海江镇原为嫩江县华丰区,为纪念土改时期牺牲的四季屯(现海江镇红塔村海江屯)农会主任、共产党员张海江烈士,于1946年建立基层政权时将四季屯改名为“海江村”,故1956年建乡时,以“海江”命名,沿用至今。海江镇,19332月,隶属嫩江县三区,后改属华丰区;19463月为嫩江县四区;19555月更名中心区;19561月更名长胜区;19563月并村设乡,置海江乡;19589月,海江、联兴、建设3乡合并,成立丰收人民公社,翌年1月更名为海江公社;1962年析出联兴人民公社;19845月,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将海江公社划分为海江、新胜两个乡,19854月,海江乡建制改为镇。2001年合乡并镇,新胜乡并入海江镇至今。

前进镇,位于嫩江县西南部。东、东南、南与九三农管局鹤山农场为邻;西南与大西江农场和临江乡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尔河乡隔嫩江相望;西北、北与嫩江镇毗邻;东北与长福镇相连。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前进镇前进村置官庄,并设屯官管理,故得名前官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以前进为名,后设乡建镇一直沿用此名至今。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前官地(今前进村)归嫩南乡管辖;1929年,属嫩江县第二乡管辖。1933年嫩江沦陷后,第二乡改为二区,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建立保甲制。伪满康德六年(1939年),保又改为村。19458月解放,隶属嫩江县二区;19555月,二区更名为前进区;19563月,前进区14个村并为文质、子义、临江、滕克木鲁达斡尔族4个乡;19589月,前进人民公社成立;19606月析出临江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长福人民公社;1984年,前进人民公社改为前进乡;199812月,前进乡转为前进镇至今。

长福镇,位于嫩江县城东南。东与科洛镇接壤,南与九三农管局鹤山农场、伊拉哈镇相邻,西与前进镇、嫩江县城为邻,北与海江镇毗邻。长福镇所在地原名陈屯,为纪念194710月在与土匪激战中壮烈牺牲的原陈屯村农会主任王长福,1948年建立基层政权时将陈屯定名为“长福村”,后在长福村设乡建镇,一直沿用此名至今。中华民国建立后,归属嫩南乡;19458月解放后,隶属嫩江县第二区;19485月置嫩江县第七区;1955年更名新建区;19563月设长福乡;19589月,归前进人民公社管辖;19616月从前进人民公社析出,单设长福人民公社;19671月,更名红旗公社;19801月,复称长福公社;19845月,裁撤公社建乡;20026月转为长福镇。

科洛镇,位于嫩江县中部。东接塔溪、白云乡,南邻九三农管局山河农场、嫩江农场,西与长福镇、海江镇相邻,北与九三农管局嫩北农场、霍龙门乡相连。科洛又名科洛尔,满语幸福美好的意思。因科洛河而得名,科洛河自南向北从域内流过。元代辟北路驿道时,在此置和伦站,为科洛建置之始。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北路驿道置五站称科洛尔站,设有站屯9个。宣统元年(1909年),置嫩江府第六区。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改设科洛乡,1933年改设第四区。1946年建人民政权后,设第五区。1955年更名科洛区,19563月并入塔溪区,是年7月撤区建科洛乡,1958年建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科洛公社,1967年更名为向阳公社,1980年复称科洛公社,1984年裁撤公社改为乡建制,20026月转为科洛镇。

临江乡,位于嫩江县西南部。东与前进镇接壤,南与讷河市清河乡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隔江相望。临江乡因嫩江经乡域北、西北部流过,大部分村屯紧临江边,而得名。其建置自1946年始,隶属嫩江县第二区管辖;19555月改属前进区;19563月并村划乡,设置临江乡;19583月,腾克木鲁达斡尔族乡并入临江乡;同年9月与文质、长福两个乡合并成立前进人民公社;19606月,从前进公社析出成立临江人民公社;19671月,更名为红卫公社;19801月,复称临江公社;19845月,建制改为临江乡至今。

联兴乡,位于嫩江县中部偏西。东与九三农管局嫩北农场接攘,南与海江镇以科洛河为界,西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哈达阳镇隔江相望,北与霍龙门乡相邻。联兴乡直所在地旧称库漠爱里,也称库漠屯。光绪六年(1880年),由达斡尔族人始设村落,因地势较高故名库漠爱里,库漠爱里系达斡尔语。“库漠”是山岗的意思,“爱里”意为屯。后因汉人逐渐增多,改称库漠屯。19458月解放后,因所辖区内村屯多取名为“兴”(包括合兴、北兴、永兴、振兴),故取珠联璧合、兴旺发达之意,1956年置乡定名“联兴”,沿用至今。清同治三年(1864),沿嫩江左岸始置村屯,即现在联兴乡哈什太村。19463月,隶属嫩江县第四区。19555月,划归中心区。19563月设联兴乡。19589月,为丰收人民公社辖区。19591月,丰收人民公社更名海江人民公社,逐属海江公社。19622,从海江公社析出,单独成立联兴人民公社。19845月,联兴人民公社改为联兴乡。2001年门鲁河乡并入联兴乡。

白云乡,位于嫩江县东南部,东与孙吴县正阳山乡接壤,南与五大连池市朝阳乡、莲花乡隔科洛河相望,西与科洛镇相连,北与塔溪乡相邻,东北与爱辉区胜山林场毗邻。其名称为1971年置垦区时,因所建垦区居民点附近,每日清晨之时,白云雾霭不断,如画如岱,形同白云在上空飘浮甚为壮观美丽,故建垦区时称白云垦区,置乡后沿用此名至今。1971年,置白云垦区;1973年转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乡;2001年麦海乡并入。

塔溪乡,位于嫩江县城东部,东、北与黑河市爱辉区大岭林场接壤,南连白云乡,西邻霍龙门乡、科洛镇。相传境内塔溪村建村时,因东南山上有石塔,下有小溪,故村名为塔溪村,后建乡时因乡政府驻地为塔溪村,故得名“塔溪乡”。其建自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始,黑龙江将军辟建北路驿道,于此设“喀尔喀图站”,史称四站。光绪八~二十年(18821894年),在今兴安城村西设兴安城,置副都统衙门总管,直属黑龙江将军。宣统元年(1909年),嫩江府于此设置第七区。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设置塔溪乡,1929年改为第四区,隶属嫩江县管辖。1933年改为第五区,1939年改设塔溪村。1946年设置第六区,19555月更名塔溪区。19563月,撤区划乡,分设新民、沐河、进化3个乡;同年12月,进化乡并入新民乡。19583月,新民、沐河两乡合并为塔溪乡,同年9月转为塔溪人民公社。19671月更名为反修公社,19801月复称塔溪公社。19845月,改为塔溪乡。

霍龙门乡,位于嫩江县中部偏北,东与黑河市爱辉区相连,南与科洛镇、塔溪乡接壤,西邻联兴乡,北靠多宝山镇。霍龙门系达斡尔语“馋嘴巴”之意。建点时亦用此名,19671月霍龙门曾改名红峰,19801月恢复原名,建乡时称霍龙门乡至今。1937年,修建嫩江至黑河铁路时置霍龙门站,属嫩江县第六区管辖。19463月设置第七区;1947年划归爱辉县管辖;19589月改称霍龙门人民公社。19591213,霍龙门人民公社由爱辉县划回嫩江县;19671月,霍龙门人民公社更名红峰人民公社。19801月,复称霍龙门人民公社。19837月,将人民公社改为建制乡。

长江乡,位于嫩江县中部偏西,东、南与联兴乡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红彦镇隔江相望。建乡前身为嫩江县长江种畜场,因最初建点时在海江人民公社长江大队(今嫩江镇长江村),故起名长江种畜场,1968年搬迁至现址。2006年撤场设乡延续前称定名长江乡。其建置为1964年海江人民公社长江大队(今嫩江镇长江村)建点长江畜牧场,由省畜牧局直管,1968129日交回嫩江县,搬迁至现址,更名门鲁河种畜场,1998年更名嫩江县种畜场,200645日由省民政厅批准成立长江乡。

(编辑: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