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教育概况

http://www.jjxx100.com    时间:2017-07-24 10:53:23    来源:
  嫩江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和单位有38所,其中包括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在校生39351人,教职工3217人。
  几年来,嫩江县教育工作本着打造标准化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整合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强力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全面打造标准化学校,有效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整合,初见成效。我们规划并开始实施在县城构建5个教育功能区、靠近农场的农村学校向农场整合,在乡镇构建18个教育功能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集中办标准化学校及幼儿教育,十一五期间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76所学校整合为38所(包括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区建设与“三优”文明城建设、社区建设、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公园绿地、紧急避难场所、安全疏散场地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做到功能先进,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伴随着资源整合的实施,全县的社会环境和学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我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已初见成效。2007-2010年新建教育基础设施投资2.95亿元,完成了第四小学、第六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第二小学、第二中学原址扩建项目、职教中心实训楼工程、伊拉哈中学食堂宿舍楼工程、运动场塑胶跑道改造工程,新建校舍面积58800平方米;第三小学与第五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工程、第二中学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建设总面积54186平方米,预计2011年9月份投入使用;正在进一步论证第一小学、职教中心、第三中学扩建工程、第一中学校园整体迁移重建和铁东学区新建规划。同时,为了能使残疾儿童获得受教育权利、实施素质教育而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学生校外活动,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农村以中心乡镇为依托正在规划建设18个学区。目前,嫩江县城乡共有学校38所(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心幼儿园),教育正逐渐实现均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全县农村小学在校生比例已由2000年的70%变化到2010年的38%;农村初中在校生比例由2000年的62%变化到2010年的36 %。农村适龄儿童转入县城就读达10483名。伴随着资源整合的实施,全县的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嫩江教育步入了大发展的轨道。
  通过教育硬件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的双重整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学前三年教育率达85%,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62.5%,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据统计,2006年开始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配额到校,农村与城镇学校最低录取分数段相差45分,到2010年缩小到6.2分。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初中结业、毕业考试优秀率保持在86%以上。高考成绩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本科上线率达59.8%。
  教育发展,经济腾飞。三年来,我县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坚持黑龙江省西北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定位,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围绕五大学区建设住宅,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定居,推动了土地流转,从而使农村土地集中到少数农户中,通过连片种植和高科技含量的机械化作业,又相应的推进了场县共建的速度,提高了土地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进城的农民又为我县工业产业化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农村闲置的国有资产校舍又作为农机合作社、农村办公、业余学习和文化娱乐场所而被充分利用。依靠学区布局优化和校园经济的拉动,还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通过全县各教育功能区的建设与完善,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闲场所,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依靠学区布局优化和校园经济的拉动,推进了我县农业集约化、工业产业化、人口城市化的进程,有效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近20亿元。县委、县政府又将校园经济拉动的新增收入投入到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有效地破解了“发展教育资金短缺”的难题。教育资源整合为嫩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嫩江教育的发展也为嫩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