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城乡建设。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定位“大豆之乡、北国粮仓、古道驿站、矿产摇篮”;彰显滨水宜居城市特色,规划了“一带二轴三心四区”空间布局;打造“中国大豆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销基地、黑龙江省西北部区域物流中心、黑蒙交界新型工业化区域中心城市”,引领黑龙江省西北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标准,致力于高品位,编制完成了《县域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滨水园林规划》。实施“311”合作共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打造嫩江城、九三双山城、多宝山城“三城”,同步推进其他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引导、扶持、吸引“十乡”(14个农村乡镇)、“百村”(147个行政村)农民向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聚集。“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嫩江县被评为“全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全省廉租住房先进县”、“全省三供两治先进县”、“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县”。
嫩江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为“一带二轴三心四区”。一带是:滨水嫩江景观休闲带。二轴是:沿墨尔根大街和军民路形成的城市发展轴。三心是: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文体中心。四区是:城北滨水开发区、城中提升改建区、城南新区、城东工业区。城北滨水开发区是嫩江实施滨水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嫩江公园建设,带动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打造高品质的滨水居住区。城中提升改建区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同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商业中心的改建,提档升级,打造县级商业中心。城东工业区是在铁路以东规划形成相对独立的嫩江县工业园区,同时配套相应的物流仓储用地。城南新区是通过大型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迅速积聚人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打造功能齐备、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滨水开发区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一带、两心、十廊” 生态框架滨水空间景观建设。重点打造一条嫩江滨江景观带,嫩江公园和江畔广场两个景观中心、渗透视廊的绿地布局结构的十条街道景观。充分挖掘嫩江滨水沿岸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态恢复及绿化景观建设。发挥滨水资源优势,沿江牵动作用,提升城市品位,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北方滨水名城。通过生态水岸适当延展变化和多样化的景观节点,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水岸,贯通沿江游览道路,构筑嫩江县中心城区适宜人居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富有人文景观魅力、地域文化特色的“碧水穿城、水清景美”滨水园林景观体系。
“三优”文明城市创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程,特别是在去年召开黑河现场会后,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机制,狠抓“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正在悄然兴起,古老的墨尔根城正焕发着无比的青春。创新了“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以县城主要道路为经纬,将县城划分为“一街、两路、九区”,实行“网格化管理”,采取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办法,建立权责明晰、监管到位的管理模式和层层监管、时时监控、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垃圾乱扔、广告乱帖、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违规现象的集中整治、全面实施和巩固提高,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创建“三优”文明城市重要手段,形成常态化管理制度,使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公共秩序不断优化,城市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棚户区改造。坚持“统一规划、提升品位、打造景观、连片开发、总量控制”城市改造原则,采取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城市棚户区改造。共规划63个地块,总占地面积460万平方米,拆迁面积53.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城市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载体能力,改善城市整体面貌。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办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累计投资85,493.6万元;其中:投资15,829万元,建设道路36条35.35万平方米;投资7,637万元,铺装了48条路段步道板,面积21.
主办单位:嫩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嫩江县网络工作管理办公室 备案序号:黑ICP备06004897号 |